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珞巴族论文范文写作 20世纪5060年代西藏墨脱县珞巴族老照片和民风民俗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珞巴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20世纪5060年代西藏墨脱县珞巴族老照片和民风民俗,本论文为您写珞巴族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珞巴族论文参考文献:

珞巴族论文参考文献 新世纪周刊照片投稿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杂志照片

[摘 要]珞巴族属于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藏东南的珞渝地区,那里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很少进入外界的视野.冀文正同志在墨脱工作了16年,他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珞巴族民俗图片,记录了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珞巴族的民风民俗及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珍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具有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价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照片,能够使外界了解珞巴族的过去,关注他们的现状,帮助珞巴族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珞巴族;珞渝地区;墨脱;民风民俗;原始生活;老照片

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2-0048—15

作者简介:冀文正(1933-),河南邓州市人,西藏自治区民政厅离休干部,现定居成都,研究方向:门巴族和珞巴族民俗、民歌、民谣、民风及民间故事.四川 成都 610071;李跃平(1958-),男,四川南充市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史料整理与校译,教学与评估,数据分析,期刊评价.四川 成都 610041

[按语]

冀文正先生1950年进藏工作,直到1988年离休,在藏工作时间长达47年.1954-1970年被组织上派往西藏“孤岛”墨脱县工作,在那里工作了16年.冀文正同志深入墨脱少数民族村落、寨子进行民族社会状况、民风民俗等方面调查,搜集资料,拍摄相片.“他记录珞渝地区口头文化的笔记84万字,写下了56万字日记.离开墨脱后,又3次进入墨脱收集民俗文化资料.他被誉为‘珞渝文化第一人’”.[1](P.44-45)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之后,冀文正同志于1955年、1956年和1964年先后三次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确认珞巴人、门巴人为一个民族”.1965年国务院批准了珞巴族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在这点上冀文正功不可没”①.本文选载的几十幅照片,虽然部分在不同的地方发表过,但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李跃平教授对这些图片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撰写了介绍文字.

图1冀文正同志1957年在喜马拉雅山上

图2冀文正同志与珞巴族朋友在交谈

图3冀文正同志(中)与珞巴族(左)和

门巴族(右)猎手合影

一、墨脱县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西北东三面是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南与印度接壤,是我国内地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至今惟一不通公路的县,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辖8个乡(含1个民族乡),5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0.92万.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2]墨脱,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地方,一个神秘的地方.

图4墨脱县在西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图5大峡谷入口处的独木舟

二、墨脱县的珞巴族人群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珞巴族现有人口2,893人,是我国境内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珞巴族人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高原边缘低海拔地区的深山峡谷地带,主要分布在米林县南部和墨脱县境内雅鲁藏布江上游.几百个珞巴部落星罗棋布地分布在珞渝地区的30多条山沟里,不同地区的珞巴族生产及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1955年前后,生活在墨脱县的珞巴族仅余230户,800多人,由13个小寨组成.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交通条件极差,与世隔绝而封闭、落后,直至二十世纪50年代,这一地区的珞巴族人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原始部落形态,实行蓄奴制;既有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等极度落后的生存方式,又有迷信鬼神、信佛信教等宗教信仰,还保存有大量的文化遗产.珞巴族人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经济生活,“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生产力十分落后,生活十分贫困,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俗,原始宗教活动频繁”[3](P.9).

(一)珞巴族人及其婚姻

珞巴族人曾经过着“不耕不织,穴处巢居,冬衣兽皮,夏衣木叶”的游猎生活,几乎个个男人都是狩猎能手.打猎得到的兽肉背回家后按祖传习俗各家平均分配,有福同享.平时外出,男子总是身背弓箭,横挎腰刀,身佩装饰品.男女均赤足、蓄长发.珞巴族的婚恋习俗是氏族外婚制和部落内婚制同时并存.这样有利于民族和部落间的团结和睦及经济交往.这在生产力低下的珞渝地区是至关重要的.同氏族的人严禁通婚,父系血统严禁通婚,表姨禁止通婚,这是珞巴族婚姻制度的根本原则.[1](P.53)珞巴族基本婚姻形态是买卖包办婚姻和一夫一妻制,但也有一夫多妻(通常为姐妹)或一妻多夫(通常是兄弟)的现象,不受歧视.一夫多妻制现象多数出现在赘婚家庭.如卡布村郎杰先与兴久结婚,后又同兴久之妹同居成婚形成一夫二妻的家庭;一妻多夫制家庭,主要是兄弟共妻,也有和朋友共妻,卡布村的一妻三夫制家庭是兄弟仨共娶一妻嘎古拉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是原始群婚的残余.[4](P.89)

图6珞巴族人白嘎(1921年出生,健在)

1988年担任墨脱县政协副主席

图7珞巴族青年男子朱嘎(1928年出生,健在)

图8珞巴族人布阿牛

1955年,时任旧政府加拉萨区区长

图9珞巴族人

图10珞巴族人

图11珞巴族人

图12珞巴族人朱嘎一家(一夫二妻制)

朱嘎与他的两个妻子亚乃、亚嘎和孩子们

(二)珞巴族人的服饰

珞巴族的服饰充分体现着粗犷豪放的风格,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是他们服装的主要原料.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他们颈上的串珠,是用一种青蓝色的石料磨制而成的,每个成年人都有几串,盛装时可佩戴几十串.妇女穿用自织的羊毛、麻、棉衣料做的短上衣和统裙.男子一般穿羊毛织的长到腹部的黑色套头坎肩,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衣着藏式氆氇长袍,头上戴的帽子有熊皮压制的圆盔和用藤条编制的圆盔两种,帽檐套着带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张.帽后垂着一块长方形狗熊皮,可以防箭和刀砍.[5]

图13珞巴族姑娘章西

图14珞巴族老猎手索郎扎西(1930年出生,健在)

图15珞巴族猎手平措(左)(1935年出生,健在)

和他的好友(1939年出生,健在)

图16珞巴族年轻猎手

三、珞巴族人的生存环境

(一)生存的自然环境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图17墨脱山村

图18珞巴山村

图19艰险的山路

图20墨脱的天路——天梯“山路”

图21墨脱的天路——藤子路

(二)出行的交通方式

由于交通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

1.藤网桥

藤网桥是珞巴族人用特有的技术,以藤索为材料编织而成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区横跨雅鲁藏布江上的藤网桥是历史最久的一座,距今已有300多年.远远望去,这座藤网桥好像一条在空中飞腾的蛟龙.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珞巴族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珞巴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大陆师陀小综述
摘要: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次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个一直被人忽视的作家——师陀,列入了史册。从此重新。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当代文学
摘 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虽受冷战影响,但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对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白。

如东县2018—2018年20世纪70年代出生肺结核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户籍为如东县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疫情分布情况,探讨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

20世纪90年代策展介入当代艺术领域
20世纪80年代,策展人(curator)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但是,80年代却是中国当代艺术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期,仅仅就“。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