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秋海棠论文范文写作 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媒介传播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秋海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媒介传播,本论文为您写秋海棠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秋海棠论文参考文献:

秋海棠论文参考文献 新世纪周刊新闻和传播杂志传播论文媒介经营和管理论文

摘 要:20世纪40年代,《秋海棠》在整个沦陷区引起巨大反响,继《申报》上连载后,被移植为其它剧种,如沪剧、话剧以及越剧,甚至被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如此盛况堪比当年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造成这种连锁反应的原因除了《秋海棠》这部小说本身优秀外,沪剧、话剧、越剧以及电影这几种艺术形式对于《秋海棠》的传播亦是起了一定的推介作用.

关键词:《秋海棠》;《春秋》;媒介;推介

中图分类号: I207.4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1-0098-04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言情通俗小说,若是以单部作品论,最为轰动的,无疑是秦瘦鸥1941年开始连载于《申报》副刊《春秋》的《秋海棠》.张赣生称之为“民国南方通俗小说的压卷之作”[1],顾正秋在回忆黄桂秋时,称那是一股“秋海棠旋风”[2].即使后来周瘦鹃写了一本《新秋海棠》,并又由中旅剧团在绿宝剧场公演,那也是盛极一时.《秋海棠》在当时引起的反响可谓是巨大的,它还被誉为“民国第一悲剧”、“民国第一言情小说”.为什么《秋海棠》会取得如此大的成效,造成万人空巷的景象.除了作品内容本身好,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感染了一大批市民读者之外,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的成功?本文就媒介的角度来分析《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传播.

一、《秋海棠》与《申报》的副刊《春秋》

《秋海棠》的成功问世,是经历了多年的浮沉,才最终得以在《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上连载,与读者见面.据秦瘦鸥在《〈秋海棠〉的移植》中所追述:“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作者以过去十余年内自己所看到,听到,以及熟知的(甲)军阀的荒淫史,(乙)平剧伶人的私生活为题材,通过‘小说反映现实’的原理,构成《秋海棠》全书小意.二十六年七月,在上海爱多亚路大公报馆二楼与胡政之先生会晤,商讨《大公报》副刊发表《秋海棠》事,胡先生因事匆匆北行,接着就是‘八一三’事变的爆发,这件事便无法再谈,写作的计划也就搁下.”由此可见,秦瘦鸥早就有计划写这样一个故事,并预计发表在《大公报》副刊上,只是因为战乱而搁置.后来“三十年一月,因《申报》编辑周瘦鹃的约写长篇小说,便决定实行原计划,正式着手写《秋海棠》”;“三十年二月至同年十二月,连续在《申报》副刊‘春秋’栏目发表,全书分为十七节.”[3]215

《秋海棠》在《申报》上连载的情况,堪比20世纪30年代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在《新闻报·快活林》上连载的盛况.它们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亦是如此相似,都是立刻出版单行本,并被移植为其它的剧种,还被搬上银幕.《秋海棠》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在丰富了其它剧种以及发展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同时,这些剧种,如沪剧、越剧,还有电影,甚至《申报》,它们为《秋海棠》能在20世纪40年代“以一篇作品压倒全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秋海棠》能够与读者见面,《申报》起了一定的桥梁作用.当然《大公报》没有刊载《秋海棠》,而《申报》得以连载,也不代表其它的报纸杂志就不会选择刊载,也并不代表《秋海棠》会石沉大海,不为读者知晓.但是,在这样一个连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份报纸,一份杂志所起的媒介作用,同时一份杂志的威望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有一定的影响.据记载,“《申报》是我国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创办于上海,至1949年5月在上海停刊,历时77年.”[4]《申报》的副刊《春秋》则是后来史量才在《申报》的基础上,另辟的一文艺副刊,由周瘦鹃主编,于1933年1月10日创刊.《春秋》在当时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为《春秋》撰稿的作家群,还是以前期《自由谈》的鸳鸯蝴蝶派名家为主,如周瘦鹃、张恨水、包天笑、孙了红等.战乱造成《申报》一度停刊,但于1938年10月10日,《春秋》随《申报》一起复刊.复刊后,此时《春秋》已另有人编辑,只能让前来复职的周瘦鹃编辑《儿童周刊》和《衣食住行》.但周瘦鹃仍在《春秋》上编发一些作品,如1940年连载于《春秋》的包天笑的《雨过天青》就是由周瘦鹃编发.周瘦鹃特别惜才,在秦瘦鸥初入文坛时,对其的作品就赞誉有加,大力推荐当时并不出名的秦瘦鸥的翻译作品.当时能在《申报》上连载小说,非要是名作家的著译不可,而秦瘦鸥在当时并不出名.最终秦瘦鸥翻译的《御香缥缈录》于1934年4月中旬起在《申报》的副刊《春秋》上连载.“最初刊登时,编辑部同仁还有人认为秦瘦鸥不是小说名家,贸然刊出这样一篇长稿,有损《申报》报格.不料连登二十天以上,读者的反应良好,纷纷到报馆来补报,发行部、广告部都向报馆当局反映,最好能从每天刊载一千字,扩展到一千五百字左右,从此秦瘦鸥三字,一举成名.”[5] 而后来连载在《春秋》上的《秋海棠》更使秦瘦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秋海棠》成功的背后,有一架桥梁,是《春秋》;还有一个伯乐,那就是周瘦鹃.《春秋》作为《申报》的副刊,它的性质首先是一份报纸,其次才能打上“综合性文艺”的标签.“报纸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报纸可以给事件抹上一层偏见的色彩,因为它既可以借用事件也可以完全不借用事件,然而,正是由于许多新闻和事件并列于报端使公众每天耳濡目染,才使报纸具有令人感兴趣的多重性的广阔范围.”[6]234 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连接着读者与作品、作品与作者.作为当时影响力很大的《申报》,自然是受到群众的关注,而通俗文学一直与市民阶层关系密切,视“读者”为生存的血液.故此,作为媒介的《春秋》刊载《秋海棠》,使之能够出现在大众的眼里,《春秋》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周瘦鹃作为《春秋》的编辑,对于《秋海棠》面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秦瘦鸥尚未出名时,周瘦鹃能力排众议,力推秦瘦鸥的翻译之作《御香缥缈录》,就足见他高明之处.而20世纪40年代初,秦瘦鸥早就蜚声文坛,再次刊登他的作品也就要相对容易得多.周瘦鹃向秦瘦鸥邀稿时,收到了秦瘦鸥的三篇故事梗概,并选择了其中的一个.这一个就是后来引起巨大反响的《秋海棠》.可见,周瘦鹃目光如炬.作为一个编辑,其作用,或许没有报纸那么直接,但是对于“媒介的内容”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相当于一个间接性的媒介.埃斯卡尔皮在其《文学社会学》“发行”一章就论述了出版活动中出版者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把出版者的作用比作助产士的作用:出版者虽不构成生命的起源,也不是生命的孕育者和提供者,但没有他,一部构思好了的、并已脱稿的作品就不能真正作为作品而存在.”[7] 1942年7月上海金城图书公司出版单行本.以及后来的多次再版,都说明了一个出版者之于作品的重要意义:助产士的作用.

结论:关于对写作秋海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秋海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东欧政党制度演变的隐患和
[摘 要]在二战末期或战后初期,东欧国家基本形成了人民民主制度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然而,这种政党制度如同昙花一现,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在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当代文学
摘 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虽受冷战影响,但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对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白。

如东县2018—2018年20世纪70年代出生肺结核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户籍为如东县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疫情分布情况,探讨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

20世纪90年代策展介入当代艺术领域
20世纪80年代,策展人(curator)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但是,80年代却是中国当代艺术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期,仅仅就“。

论文大全